從白姑回來後,對於輕量化需求有了切身的體會,當時揹負重量約為18kg+,屬於Gregory Baltoro 70這顆背包的舒適背負範圍內。但就像美國徒步神人Andrew Skurka說的:我從來不懂為何背負25公斤可以稱做"舒適" (背包的原廠介紹都會宣稱一個舒適背負的重量上限,而大容量背包的上限通常可達20幾公斤)。
對我來說,爬山的目的是親近大自然,體會平時生活在都市無法感受的寧靜,而非比誰能背的重、誰走的快(確實想快也快不起來)。但裝備輕量化越能讓膝蓋用的更久、爬山走得更安全。
我分析裝備組合,也就是俗稱的裝備三大重量源: 背包、睡袋、帳蓬;我的這三項裝備分別是Gregory Baltoro 70 / Unrv買的適溫5度C睡袋 / BA Lone Spring 3人帳,重量分別是2.49/1.4/3.02kg(含地布),光是這三項裝備的重量已高達6.91kg,已經比輕量化登山者的全部裝備還重,再加上食物、飲水、炊具、禦寒衣物等等,隨隨便便就可以飆到15kg。
背包是輕量化的最後一環,因為通常背包越輕背負系統越簡陋,無法承受過重的裝備,還需要依賴打包技巧,才能得到一個重心分布良好的背包,所以背包裡面的東西沒變,光是買一個很輕的背包是本末倒置的,等於是用更差的揹負系統來乘載原本的重量,感受甚至會比原來更差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與敗家,除了帳篷沒有更換外,透過買入更輕的產品以及學習一物多用的方式,已經大幅減低重量,接下來就是換輕一點的背包啦!
關於尋覓的新背包,我希望達到以下要求:
1.40L以下的中背包:可以讓我省下輕裝攻頂包,同時可以彈性選擇要攜帶Baltoro或中背包
2.可拆卸的揹負系統:這點也是考量彈性,背負系統通常都有些分量,如果行程允許,我可以再更進一步輕量化
3.最好能夠支援日常生活的揹負
4.總重在1kg以下
5.外型喜歡:這點不用說了......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點
我有一點台灣情節,我首先注意到國內的Hanchor。ASH-39這顆背包我看了很久,重量方面不用說是超標的210g羽量級,但單一主袋的設計讓我打了退堂鼓,因為我不習慣攜帶胸袋腰包等額外裝備,但在行程中總有一些東西是必須頻繁拿取的如水,手機,相機,甚至雨衣等,只能說ASH-39適合很進階的使用者。個人希望下一代的產品能夠增加外網袋的設計。
而國內除了Hanchor上外尚未有其他品牌專攻輕量背包這塊,於是我只好把搜尋的目光移往國外。Zpacks、Terra Nova、HMG等,最後決定購入HMG的Windrider 2400。它不是最輕,重量800g也不太算超輕量背包(但原廠自稱Ultralight..... ) 但它達到了我的其他要求,能夠一定程度的透過收卷背包袋體改變外觀大小以符合各種行程,甚至以機能風出現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會太突兀。另外它以兩條鋁條構成簡單的揹負系統,而且是可拆卸的,最後則是亮眼的白色外觀,國外甚至以"救贖的聖光"來形容這種白色~XD
目前共有三顆背包可以視不同情況出勤,2400 windrider加上我的30L迪卡農、以及老大哥Baltoro、選擇更加彈性!
對HMG產品有興趣可看這裡
整體評價:★★★★
後續心得:
輕量化的代價雖高卻也花得值得,肩膀雙腿都輕鬆得多。唯一缺點是白色比較難照顧,有些髒汙必須出動魔術海綿才擦得掉,對岸的說法是這種纖維如果讓顏色滲進去就不好處理了....但換個角度想,這是一個登山背包不是精品晚宴包,陪著主人出生入死、在泥地裡打滾就是它的使命,所以買了就盡情蹂躪吧XD~~~
2016/2/29: 腰帶長度有點短,以至於拿取腰包的東西不太順手(位置已經快到後腰部)
留言列表